我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,聽父輩們說,新中國的成立,讓廣大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。我父親當時興奮得幾個晚上睡不著覺。廣袤的農村迎來“山鄉(xiāng)巨變”,生產力獲得空前解放。父親千言萬語匯成一句經常掛在嘴邊的話:“翻身不忘共產黨,幸福全靠毛主席!”
1981年,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到我所在的小鄉(xiāng)村,家鄉(xiāng)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。包干到戶,鄉(xiāng)親們拿著尺子重新丈量土地,內心的喜悅難以抑制。人們種田的積極性空前高漲。我家也分到九畝責任田,實行多種經營:父親、二哥是“種田內行”,他們負責種責任田,糧食畝產提高很多;我到一家鄉(xiāng)鎮(zhèn)企業(yè)打工掙“外快”,家里就有了“零花錢”;弟弟開拖拉機跑運輸,掙得就更多。家人各顯神通,我家很快成了當地令人羨慕的“萬元戶”。
鄉(xiāng)親們開始紛紛跳出“農門”。我壯著膽子,由“提籃小賣”發(fā)展到坐上“綠皮火車”,將本地農產品販運到東南沿海。那個時候,人在流動,商品在流動,信息在流動,綠皮火車、長途汽車在流動……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,不斷流向城鎮(zhèn),流向沿海。鄉(xiāng)親們懷揣夢想,走出家門,命運在流動的大時代中不斷發(fā)生著改變。
進入新世紀,土地向“種田能手”集中靠攏。隨著機械化普及和國家政策的支持,一戶農民種上千畝稻田不再是“神話”,而更多農民則從土地中解放出來,在城市中尋找新的致富門路,不少人一年的收入,比種田要高出許多。一些新生代農民工,進城不再是單純?yōu)榱藪赍X,更多則是要享受城市的生活。他們中有的已在城里定居,每到傳統節(jié)日,便會開著小車,奔馳在回鄉(xiāng)路上,成為“流動的中國”一道絢麗的風景。
因為“流動”,農民更新了觀念,得到了實惠,生活水平節(jié)節(jié)高。我的大姐夫頭腦靈活,先是做賣雞蛋的小生意,有了一定積累后,買來一輛大貨車跑運輸,幾乎跑遍全國,腰包也越來越鼓。黨和國家的好政策,讓他這個年逾花甲的農民真正過上了幸福日子。
如今,“流動”已經成為很多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。一個流動更加頻繁、規(guī)模更加宏大,活力更加充盈的社會正在形成。這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一片土地,這片熱土正成為孕育無數機會的超級“夢工廠”。而支撐這一切的,是日新月異的發(fā)展變化,是黨和人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夢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