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新時代的官員應該怎樣面對公眾說話?這是一門文明社會的必修課。
當下不會表態(tài)不會說話的官員不在少數(shù)。車禍現(xiàn)場理應悲痛沉靜,某官員卻一臉笑意。一些官員隨口拋出的雷語激起民怨:“我只為領導服務,你們算個啥?”當某些官員的雷語被媒體曝光,立即遭到眾怒,甚至被有關部門停職、解職。但他們埋下的更大隱患則潛藏于時間。
教育部前發(fā)言人王旭明的近日出版的新著《明正言順——王旭明談官員的說話之道》把官員“不會說話”以及“該怎樣說話”剖析得入木三分,給愛說官話、空話、套話和永遠正確的廢話的官員們開了一劑良藥。
書中所寫的“說話之道”的核心靈魂是:真誠。
首先,心正才能名正,名正才能言順。因為言為心聲。要想話說得好,首先要人做得好。先要解決“人心”的問題,然后才解決“語言技術”問題。
其次,敢于“個性表達”。官員說話,敢不敢說,是第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;會不會說、能不能說,才是第二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全國政協(xié)外事委員會主任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有一句經(jīng)典名言:“立場是政府的,語言是自己的”。把政策爛熟于胸之后,經(jīng)過反芻,再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。這才是上之上策。
第三,官員說話的技巧是什么?他認為,要“守住常識底線”和“多種手段使用”交織運用,以期最佳效果,即符合規(guī)則、適度恰當、真誠深刻、新穎幽默。他很欣賞美國國務卿鮑威爾的一段話:“急事慢慢說,大事想清楚再說,小事幽默地說,沒把握的事小心地說,做不到的事不亂說,傷害人的話堅決不說,沒有發(fā)生的事不要胡說,別人的事謹慎地說,自己的事怎么想就怎么說,現(xiàn)在的事做了再說?!?/P>
大音希聲,最高的技巧其實化為無形?!睹髡皂槨菲鋵崗娬{(diào)的核心無非是:做好人,對人與事真誠,說真話,說誠懇的話,說與人為善的話。
把話說好,看起來是為官之道,其實也是為人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