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云南麻栗坡縣八布鄉(xiāng)哪燈村委會哪龍村小組居住著這樣一位不忘初心的老黨員,黑瘦身材滿頭銀發(fā)的他名叫胡體崇,現(xiàn)年89歲,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。
1941年,因家庭貧困,年僅11歲的胡體崇便到地主家中做長工,以換取溫飽,這一去便是8年。胡體崇老人說,在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8年里,他只有一個念頭:能吃飽肚子,能穿暖身子。
1949年,新中國解放后,19歲的胡體崇聽從黨的號召,到董干參加滇桂黔邊縱游擊隊;1951年整編到文山機械十二團,1952年復員回家。三年的部隊生涯,揮灑了汗水、奉獻了青春,也更加堅定了胡體崇聽黨話、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。
1953年—1954年,時任鐵廠區(qū)太和鄉(xiāng)鄉(xiāng)長的胡體崇積極帶領群眾參與土地改革。他說:“土地分到戶了,群眾的生產動力更足了,家家戶戶忙生產的時候也總會念叨黨的政策好了,沒有共產黨哪會有現(xiàn)在的新中國啊。”
1974年,為支援邊疆建設,胡體崇一家8口整戶搬遷至哪燈公社哪龍生產隊。當時搬遷至哪龍的共有7戶50人,其中,黨員3人,胡體崇便是其中之一。來到哪龍后,胡體崇毅然用他瘦小的肩膀挑起了哪龍生產隊隊長的重擔,把鐵廠的好經驗好做法也一同帶到了哪龍。在春種秋收的季節(jié)里忙前忙后,帶領群眾栽種地谷、玉米,發(fā)展養(yǎng)牛,到1978年年底,養(yǎng)牛規(guī)模達60余頭。在那個靠牛耕地的年代,養(yǎng)牛的發(fā)展為整村生產發(fā)展、糧食增產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要致富先修路,要幸福先亮燈,要持久教育久,要先進黨員進。1978年,胡體崇組織群眾積極參與哪龍小學建設,人背馬馱建設用磚和水泥等物資;人工肩扛電桿20棵;開挖公路2公里。1979年—1984年,動員兒子胡尚敏(黨員)、胡尚懷到前線支援中越作戰(zhàn)。
在哪龍村小組,八十九歲的胡體崇老人一直積極參與黨組織生活會和學習,每次村民小組會議都一定到會,積極為村小組建設建言獻策。熱心黨務、村務公開和黨建工作,并向村黨支部提出黨員的發(fā)展要以保證質量為前提、要把好黨員入口關的建議。他念叨著,一個不擁護共產黨、不熱愛人民群眾的人;一個不能吃苦耐勞、無私奉獻的人,是不能也不應該佩戴黨徽的。
胡體崇老人說:“黨是在斗爭中發(fā)展的黨,黨員要發(fā)展、要起先鋒帶頭作用。黨員要想在先做在前,要吃苦在先享樂在后,要以一名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,要時刻銘記黨的恩情”
胡老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。他一直以吃苦耐勞的老一輩精神教育子女并影響他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