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盛夏,我從陜西西安出發(fā),一路南下,跨越700多公里,來到重慶市潼南區(qū)臥佛鎮(zhèn)天臺村,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。春去秋來,我在這方沃土扎根、生長,漸漸從“局外人”變成了“村里人”。
張潔(左)入戶開展廁改摸排工作。
“群眾利益無小事,一枝一葉總關(guān)情?!闭嬲x懂這句話的深意,要歸功于一次入戶走訪。進村后不久,我被安排和駐村工作隊的尤哥共同負責7社103戶村民的廁改摸排。我倆每天上坡下坎、敲門問好,了解村民意愿,宣傳相關(guān)政策。
工作內(nèi)容并不復(fù)雜,可要想將103戶村民高質(zhì)量走訪一遍,要耗費不少時間和精力。如何才能高效率完成?正當我絞盡腦汁想辦法時,尤哥卻笑了笑,很認真地告訴我:干群眾工作,“慢慢來”才是最快的。
我并不理解,默默跟在尤哥后面,看看他“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”。我發(fā)現(xiàn),尤哥每到一戶人家,并不著急切入正題,而是和他們先聊家常。沒想到,這種看似“打太極”的方式,卻在你一言我一語中,把鄉(xiāng)親們的“話匣子”打開了,他們甚至會跟我們發(fā)牢騷、倒苦水,我們也由此收獲了一波“意外之喜”。
村里有條小河溝,有幾戶村民在對岸種了幾畝莊稼,但過河的橋斷了一截,橋面變窄了,往來很不方便。一次聊家常,村民秦大爺提到了這事,“下雨天很濕滑,村里能不能出面修一下?”我們便讓秦大爺帶路去現(xiàn)場看看。橋看著問題不大,但走和不走感覺大不一樣。我和尤哥輪番上去走了走,看看橋下嶙峋的石塊,心里一陣發(fā)虛,“年輕小伙尚有些膽怯,更不要提那些老人了!”我和尤哥當場承諾:回去就和村干部們商量,盡快解決。
家住半山腰的秦叔,最近正在改造老房。聊了一番家常后,尤哥問他有什么困難,秦叔深吸一口煙,慢慢說道:“別的沒啥,就是我們這供電線路有問題,電力不穩(wěn),惱火得很!”提到線路,秦叔的家人也都激動起來,“就是就是!下面幾戶都改造好了,就我們這兒不行,連洗衣機都帶不動,你說啷個整嘛?”用電安全不是小事,我們明白,這個問題必須趕快解決。
按照我的思路,完成廁改摸排是我的任務(wù),是眼下最要緊的事,我得全力以赴去完成好。但對于村民們來說,廁改他們也關(guān)心,但更關(guān)心的是自己每天過的橋平不平、洗衣機能不能轉(zhuǎn)起來……事有輕重緩急,我們以為的雞毛蒜皮,恰恰是群眾生活中的大事。如果不能耐下性子來,好好跟他們交心,很多事他們就不會跟你說,不會拜托你去辦,你也就很難融入到他們當中,贏得他們的信賴。
在我們的努力下,廁改摸排第一天發(fā)現(xiàn)的這些問題,最終都得到了妥善解決:在磚廠定制了一塊預(yù)制板,為秦大爺把橋鋪好了;聯(lián)系供電公司改造了線路,秦叔家的洗衣機歡快地轉(zhuǎn)起來了……
我又邁開了走家入戶的腳步,只是不同的是,此刻的我不再急躁,心也變得踏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