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叫王貴,是一名90后,就職于湖北省丹江口市鹽池河鎮(zhèn)政府。從1月26日返崗抗疫到現(xiàn)在,已經(jīng)有兩個月了。這兩個月里,身處“戰(zhàn)區(qū)”的我和同事們,打了很多場高強度的“硬仗”。為群眾測量體溫、勸返串門的車輛和行人……什么活都干過。其中,最讓我難忘的,還是那些入戶走訪的故事。
2月7日一大早,春寒料峭,雪花綴滿山間,整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還未蘇醒,我接到通知:去聯(lián)系點黃草坡村開展防疫普查、入戶健康宣講。
黃草坡是我們鎮(zhèn)的高山村,海拔高,地理環(huán)境惡劣,山大人稀,山路本來就不太好走,加上連下了幾天雪,積雪成冰,車子到山腳就再也上不去了,只能靠步行。
按照駐村領(lǐng)導的安排,我和村干部老尚臨時組了隊,這天氣走山路很危險,一起走可以有個照應(yīng)。白雪覆蓋了整座大山,山路兩旁已開始冒出絲絲綠意。可我倆誰都無暇欣賞眼前的美景,全神貫注于腳下有可能打滑的每一步。
一路蹣跚,走了半個小時后,我們到達了位于半山腰的第一戶人家。兩扇木門“吱呀”打開,一位年邁的老人驚訝地從屋內(nèi)抬起頭來。他很熱情地給我們搬來了凳子、倒上了茶水,“我的天,這么厚的雪,你們是怎么上來的?”
來之前,領(lǐng)導給我們定過“工作紀律”:盡量不給群眾添麻煩,不給群眾增加感染風險。在過去,我是最高興和老人們坐在一條板凳上嘮家常的。想到這,我們婉謝了老人遞過來的熱茶和板凳。
老人立馬就不高興了,拉長了臉,“這么大冷的天,你們來一趟多不容易,到家熱水不喝一口,不是打我老頭子臉嘛!”好說歹說,我們把板凳搬到距老人一米開外的地方。我們詳細詢問了老人全家的情況,挨個測量體溫、發(fā)放口罩,再三囑咐老人全家不要外出,做好防護。老人說,“原先我們不懂這些,這下懂了,呆在家里耗死病毒對吧?”
“大爺,完全正確!”我們都笑了,笑聲回蕩在山谷里。
從老人家出來,我和老尚一路走一路交流著走訪感悟:在群眾緊張、恐慌、無助的時候,我們出現(xiàn)在他們身邊,和他們在一起,哪怕就是陪著聊聊天,都能很好地舒緩大家的緊張情緒。
心情好,腳步也輕快了許多。一戶一戶排查,用雙腳丈量著這片寧靜的大地,看到一戶戶村民臉上的笑容,我們的疲憊一掃而空。就連中午我們都不愿意休息,吃了一碗泡面繼續(xù)前進。
晚上7點,我們終于完成了一天的走訪排查任務(wù)返回鄉(xiāng)鎮(zhèn)。臨上汽車前,我特地用手電筒照了照自己走過的山路,目光所及,是一串串深深的腳印,那一刻,我感覺特別滿足特別踏實。
回到鎮(zhèn)上,我收到了同事發(fā)來的一條微信:“兄弟,你今天微信步數(shù)都3萬步了,這都什么時候了,還在外面亂跑。最近你可離我們遠一點!”我知道他是在開玩笑,但不可否認,在大家都宅在家里的時候,忽然身邊有個人一天走了那么多路,感染幾率要比在家大多了。但他有所不知的是,我這一天,并不是在平地上走了3萬步,走的是二十多里積雪濕滑的山路,走訪了20多戶群眾,給90多人宣講了防疫知識、做了健康登記。
那些天,我每天都在走,微信步數(shù)始終在朋友圈里名列前茅。
在我身邊,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,每天走家入戶,宣傳、消殺、值守……用自己的腳板和身軀,為群眾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疫長城。我們有著同一個想法:“我們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愛。”特殊時期,沒辦法和群眾坐在同一條板凳上,緊挨著喝茶、侃大山,但我們卻用腳板拉近了彼此的距離。相信要不了多久,大家就能重新坐在一條板凳上放聲大笑!
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中,我們不再是父母眼中“長不大”的孩子,不再是朋友身邊“不靠譜”的玩伴,我們挺身而出,同病毒戰(zhàn)斗,盡情綻放青春逆行的芳華,詮釋什么是責任和擔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