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互聯(lián)網(wǎng)上,他被譽為安徽的“獨臂村官”;在大學生村官群體中,他被認為是干部楷模和顏值擔當;在新聞中,他是“中國好人”、“心動安徽最美人物”、“安徽省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……而在村里,他是村民眼中“愛笑的小伙子”,一位普通的“村民服務員”。
他,就是安徽省廣德縣東亭鄉(xiāng)的基層干部——盧志龍。
他跟大多數(shù)大學生村官擁有同樣的標簽,但不同的是,他是一位只有一只手臂的殘疾人。
天生獨臂他是個從未被生活眷顧過的農(nóng)村娃
1988年夏天,盧志龍出生在安徽省的一個普通家庭中。從降生的那一刻起,他就只有一只手臂。隨著他一天天長大,身體的殘缺帶來的不便,讓盧志龍生活中的許多基本的事情都無法完成。
9歲那年,盧志龍偷偷騎了母親的自行車來玩。此前,他從來沒騎過自行車。只有一只手臂的盧志龍根本控制不了它,連人帶車栽進了溝里,撞得頭破血流,縫了十幾針。
但是,肢體的殘缺沒有讓年幼的盧志龍屈服。他用樂觀而堅毅的性格,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的努力,在家人的鼓勵下,一點點鍛煉著自己的能力。從吃飯、穿衣、系鞋帶,到洗澡、修東西、騎自行車,盧志龍都學著用一只手臂獨立完成。
2012年,24歲的盧志龍從安徽科技學院畢業(yè)。當時的盧志龍,和許多年輕人一樣,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憧憬。他想過到“北上廣”去闖一闖,也想過到西部去支教,但現(xiàn)實生活的殘酷壓力,讓盧志龍在職業(yè)選擇上犯了難。
大學剛畢業(yè)的盧志龍
初為公仆他是個領(lǐng)導眼中的“特殊群體”
在一次大學生村官選拔的交流會上,學長的介紹讓盧志龍了解到了大學生村官這一職位。他被這個職位深深吸引,隨即確定了自己的志向。同年8月,盧志龍來到安徽省廣德縣桃州鎮(zhèn)山關(guān)村,正式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。
“基層工作的難度很大,”盧志龍說,“一開始,可能因為跟自己想象中的基層不一樣,感覺很糟糕。”
因為身體的原因,剛走上工作崗位的盧志龍,受到許多同事和領(lǐng)導的特殊照顧。一些比較累的、需要經(jīng)常外出、下到田間走訪的工作,領(lǐng)導都不安排他做。但在盧志龍的再三堅持下,領(lǐng)導被他的執(zhí)著打動,終于同意他下隊走訪的要求。
“我相信,世界上的辦法總比困難多?!北R志龍說,“我當時覺得,解決困難的鑰匙,應該就在我自己身上。把視角拉到自己身上,認真審視自己、反思自己、認清自己所處的崗位,總會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?!?/p>
盧志龍
深入田間他是踏實能干的“獨臂俠”
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官,盧志龍愛學習、肯吃苦、勤走訪。
每天早上,盧志龍騎著自行車準時上班。當天的工作做不完時,盧志龍主動加班加點,經(jīng)常超額完成領(lǐng)導布置的任務;為了了解情況,解決百姓的問題,盧志龍經(jīng)常到群眾家中走訪,與村民促膝交流,了解他們的需求;他還多次成功化解了村民的糾紛,主動幫助村民組建了苗木合作社,增加農(nóng)民收入。
盧志龍用勤勞的雙腳走遍了村里的每一個角落。漸漸地,村民們開始喜歡上了這個陽光愛笑的小伙子;領(lǐng)導和同事也開始重新認識這個任勞任怨、踏實肯干的“獨臂俠”。
“隨著不斷和老百姓打交道,我就漸漸感受到這些基層的老百姓可愛、淳樸、善良。”盧志龍說,“和他們打交道時,不經(jīng)意間會有很多令人感動的東西。這讓我感到溫暖和親切,以至于到最后離開的時候,都有些戀戀不舍?!?/p>
工作之余,盧志龍還參與編辦了廣德縣大學生村官簡報《耕耘》;拍攝了講述自己事跡的微電影;他還參與創(chuàng)辦以貧困助學基金會“壹苗基金”,資助了二十余名貧困學生。
盧志龍
圓夢公考華圖免費助他“上岸”
2015年,是盧志龍大學生村官生涯的第三個年頭。這一年,他選擇報考了當?shù)氐泥l(xiāng)政府崗位。他參加了安徽省公務員考試,并獲得了筆試第三名的成績,成功進入了面試環(huán)節(jié)。最終考取了廣德縣東亭鄉(xiāng)黨委組織干事的職位,成為了一名公務員。
在新崗位上,盧志龍用基層工作積累的經(jīng)驗,繼續(xù)發(fā)揮著業(yè)務骨干的作用,先后獲得了“中國好人”“最美廣德人”“宣城市道德模范”“安徽省優(yōu)秀共產(chǎn)黨員”“安徽省青年五四獎章”等榮譽。
每當談到自己身體的殘缺,盧志龍都表現(xiàn)得非常樂觀。
“上天本來就是不公平的,但這并不妨礙我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?!北R志龍說,“既然老天讓我做一個茫茫人海當中與眾不同的人,那么,我就要把握好我短暫的一生,爭取做到與眾不同?!?/p>
后記:
“離基層越近,離真理越近?!?/p>
截至2016年底,全國在崗大學生村官總數(shù)為102563人。
盧志龍的事跡,激勵著更多年輕人投身基層、了解基層、扎根基層,成為真正“身入”基層、“心入”基層的青年人。
他們的多數(shù)是童年幸福的“80后”“90后”,但他們并沒有因此而沉醉于安逸的生活中。他們走下基層,走進鄉(xiāng)村,走向田野,在中國的各個角落安身立命。
華圖教育將會關(guān)注更多大學生村官的資訊,讓奮斗在第一線的基層工作者,有更多機會幫助百姓,解決他們的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