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0月4日
編者按 70年風雨兼程,70年滄桑巨變。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,本報開設“禮贊70年 曬照片講故事”專欄,面向廣大鄉(xiāng)村干部征集有故事、有溫度的照片,和萬千讀者共同見證衣、食、住、行以及教育、醫(yī)療等方面發(fā)生的翻天覆地變化,用一張張濃縮著時代印記的照片,禮贊新中國70華誕!
1994年,馬江(左)兩歲時隨母親進城,在父親住的籬笆房里和小伙伴合影
我是一個90后,出生在農村,后來跟著打工的父親進城。我家的住房故事,折射了社會的發(fā)展變化。
用我媽的話說,她是被我爸口頭承諾的一套“房子”騙進家門的。
我的老家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龍縣諾鄧鎮(zhèn)象麓村。我爸16歲就輟學了,干農活、打零工,吃過很多苦。1987年,我爸21歲時,就想進城碰碰運氣,找份相對穩(wěn)定的工作。真的很幸運,他考進了云南公路局橋工大隊,成了一名橋梁建筑工。
一向本本分分的我爸,談對象時為了討得我媽的歡心,居然“行騙”了。他怕我媽嫌棄他“沒房子”,忽悠說“很快就到大理市里買房,過上城里人的生活”??吹轿野诌@么有“上進心”,我媽同意處對象了。1991年,兩人結婚。第二年,生了我。
馬江家的祖宅
但父親的承諾遲遲沒有兌現(xiàn),我跟我媽住進了老家年久失修的老宅,用水得去河邊挑,有個旱廁是人畜混用的。我媽以“不堪回首”評價那段生活。
1994年,我媽帶著兩歲的我,進城和我爸團聚,父親分到了一間很小的竹籬笆房。什么是竹籬笆房?就是打下四根木樁,四周用編好的竹籬笆將柱子圍住,竹籬笆間的縫隙用報紙糊個三四層,到基本不漏風為止。房頂鋪上防水的油毛氈。這樣的房子不僅遮風擋雨有困難,還出過險情,1996年麗江發(fā)生地震,我們在金沙江邊的籬笆房被震塌了,我媽搶在房塌前把我救了出去,抱著4歲的我嚎啕大哭。
也就在那一年,我爸我媽下定決心:借錢也要在城里安個家。那是一套兩居室的房改房,50多平方米的平房,采光、通風都不好,但比起竹籬笆房已經是天壤之別了。搬家那天,從來滴酒不沾的爸媽喝得酩酊大醉,我也興奮得一夜沒睡……隨后幾年,我家陸續(xù)添置了些“值錢物件”:先是沙發(fā),然后是彩電、電話機、電冰箱、洗衣機……
2019年9月,作者(左)在現(xiàn)住的房子里和當年那位小伙伴相聚
轉眼到了2015年,我大學畢業(yè)了。爸媽拿出所有積蓄,還找親友借錢,買下一套更大的房子。多大呢?70平方米。是一棟四層小樓的一樓,也是二手房,但舒適度與之前的平房不可同日而語。
2015年底,我看到云南選聘大學生村官公告,就想辭去在杭州的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,回老家當大學生村官?!澳阋鄴赍X,幫家里還債”“到農村當村官能有啥出息?!”親友們紛紛勸阻我。關鍵時候,還是爸媽力挺我:“孩子有他的理想,理想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!”
2016年,我被錄用為云龍縣諾鄧鎮(zhèn)龍飛村的大學生村官。為了方便下村走訪,為群眾辦事,我買了一輛七八手的小轎車,自掏腰包加油,一年到頭實在存不下錢。對此,爸媽總是寬慰我:我們都是農村出來的,知道鄉(xiāng)親們的苦,你幫大家多做好事,讓鄉(xiāng)親們過上好日子就行了。
在龍飛村工作的3年來,我除了春節(jié)回家,幾乎放棄了一切節(jié)假日,反復往農戶家跑,登記房屋信息、發(fā)放各類補助……幾年來,村里易地搬遷39戶135人、完成危房改造68戶227人……全村的危房戶都住上了安居房。
馬江和母親國慶假期選新房
前兩天,我媽鄭重地把我喊回家:“有件大喜事要告訴你!”原來,我家所在的沙河埂片區(qū)被納入了大理棚戶區(qū)改造項目,我們這一片老房子都要拆掉,將來再原地回遷住新樓。這段時間,爸媽都很亢奮,到處找人打聽消息,還大老遠地跑去看改造后的樓盤模型,時不時向我透露“內部消息”:“層高31層,帶電梯,抗震8級,綠化30.23%,還帶地下車庫呢!”
從“有房住”到“住好房”,從老宅子,到工棚、平房、不帶電梯的樓房,再到帶電梯的高樓……我們家洗腳上樓,越住越高,越住越美。我爸說,真的不敢想象。
我也憧憬著那個高聳入云的幸?!靶录摇薄?/p>
來源:鄉(xiāng)村干部報
作者:云南省云龍縣諾鄧鎮(zhèn)龍飛村副書記 馬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