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5月,我來到貴州省都勻市毛尖鎮(zhèn)江洲村擔任村書記助理,與這個因茶而名的小鎮(zhèn)結緣,在新時代的茶馬古道上砥礪深耕。
初到村里,撲面而來的是陌生。如何快速熟悉村情是我到村里的第一關,可在這之前,作為外鄉(xiāng)人,我需要過的是語言關。年輕人很少留在村里務農,在家的多是老人小孩,最基礎的溝通成了問題,更別說工作的展開。
李元成(左)走訪農戶
語言不通,那就學。情況不了解,那就抽時間入戶。那一段時間,村里的大街小巷時常能見到我的身影,拉著大家嘮家常成為我走近群眾、深入基層的方法之一。一個多月的時間,我從聽不懂話、認不識人、找不到門,到逐漸對每家每戶的情況如數(shù)家珍。
“小李妹,又來下隊啦,過來嘮啊!”“小李妹,中午來我家吃飯,嬢嬢煮酸湯給你吃?!薄靶±蠲?,知道你為了修路費心,我們群眾也籌集了千把塊錢,拿來修入戶路?!?/p>
一句句樸實的話語,對我是莫大的激勵和安慰。從充滿戒備與防范到“你的工作我們肯定支持”,從“我交不交醫(yī)保關你什么事”到“我曉得你是為了我們好”,真誠和熱情的投入,收獲的是群眾態(tài)度的轉變、理解和信任。原來,群眾工作并沒有想象中的難。
鈴聲激揚兮,道阻且長。青衿之志兮,唯實勵新。作為村書記助理,除了完成上級、村級安排的日常工作,如何履行好“一宣六幫”主責主業(yè),真正為村里做些實事成為了我心頭的重中之重。
到村任職期間,我促成了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團赴毛尖鎮(zhèn)實踐調研之行,為江洲乃至都勻的學子爭取和一流高校溝通學習的機會。我為了江洲六組水頭寨人飲工程四處奔波,解決100多戶400多人季節(jié)性缺水難題。我為了修建江洲銀頭街入戶路勞心費力。
忙碌的過程中,也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。有人問:“修入戶路沒什么意義,為什么要修?”其實,因為修了,群眾得便利,不用在陰雨天蹚水踩泥。有人說:“勞心勞力接待大學實踐調研團,也沒給我們帶來項目和資金?!比欢l知道一只蝴蝶扇動的這一次翅膀,會不會在未來帶來收獲,我鼓勵大伙做基礎事、向長遠看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。實踐團黔地調研行圓滿結束,水頭寨人飲工程按時完工,銀頭街入戶路順利硬化,此外,在州圖書館及市圖書館的大力支持下,都勻市第一家流動圖書館落地江洲。更讓我欣慰的,是江洲村養(yǎng)蜂產業(yè)也取得初步成功,順利帶動14戶脫貧戶增收分紅,“致富帶頭人+合作社+農戶”的模式也順利通過了實踐檢驗,增產擴量計劃正在穩(wěn)步實施?,F(xiàn)在的江洲村,曾經的茶馬古道被賦予了新的定義而重新煥發(fā)生機,曾經荊棘叢生的古道早已變成寬敞明亮的水泥路,路上行人游人和創(chuàng)業(yè)者絡繹不絕。
兩年的在村工作經歷,收獲的是篤行不怠的信念,是行遠自邇的底氣,是定心以觀的態(tài)度,是在辦公室里無法收獲的實踐,也是縱向理解、橫向思維看待問題的角度。兩年的錘煉,讓我對未來對現(xiàn)實的認知也愈發(fā)明晰,我時刻提醒自己,要看得見群眾,做得了事情,扛得起責任,守得住初心。
李元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