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0月初,云南省巧家縣委組織部選派余鵬作為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、第一書記到白鶴灘鎮(zhèn)北門社區(qū)開展扶貧工作。以村為家、扎根扶貧一線的他,這一干就是5年多。
脫貧攻堅要實現“真幫扶、求實效”,需要駐村扶貧工作隊員與村民“心貼近、情融入、共甘苦”,才能打開新局面。多年的當兵經歷練就了一身吃苦耐勞的過硬本領,加上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,為余鵬開展好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。
與群眾親切交流
從駐村扶貧的第一天開始,按照“六清”的要求,余鵬就帶著工作隊員,拿上村里的基本情況簡介,住在村上、蹲在戶上,挨家走訪、登記戶情,全面了解摸清村情民意。短短幾個月時間,他就走遍了社區(qū)3個自然村落13個居民小組,摸清社區(qū)戶籍人口、常住人口以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基本情況,摸清了群眾的所思、所想、所盼。
脫貧攻堅階段,余鵬協同社區(qū)黨總支書記羅金國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、社區(qū)干部緊盯“兩不愁三保障”目標要求,認真對照“戶脫貧”5條標準和“村出列”7條標準,堅持精準攻堅,下足“繡花功夫”,從嚴從實做好各項駐村幫扶工作,沉入一線積極回應群眾關切,為貧困群眾辦了一件件好事實事,解決了一批批急事難事。
為群眾鋪床
北門社區(qū)西門三組有一戶特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。2015年,顏家偉因車禍導致下肢殘疾,無法直立行走,加之早年離異,無親人在身邊照顧,起居十分不便。為此,余鵬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他迅速召集社區(qū)干部、駐村扶貧工作隊召開研討會,討論解決方案??紤]到該戶位于白鶴灘水電站淹沒搬遷區(qū),移民安置房還在建設中,無勞力的他難以解決臨時住房等生活問題,余鵬常常徹夜難眠,每天天剛亮就去顏家偉家中做思想疏導,積極協調和聯系白鶴灘鎮(zhèn)相關部門。在多方努力下,余鵬為顏家偉申請到了一套廉租房,帶頭并組織志愿服務隊幫助顏家偉搬遷入住,實現了“溫情救助” 。
在駐村扶貧的日子里,余鵬把村委會當作自己的家,主動與困難群眾“結窮親”,把困難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和朋友。在駐村扶貧工作中,他以身作則、率先垂范,用真情給群眾辦事,給北門社區(qū)包保干部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。
駐村5年多來,余鵬在工作和生活上也碰過不少“釘子”: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薄弱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單一、貧困戶自身發(fā)展動力不足、社區(qū)人員配備不強等,阻礙社區(qū)發(fā)展。只有將幾顆“大釘子”拔除,才能真正脫貧。作為駐村第一書記,余鵬決心拿下這塊陣地,奮力寫好“干當前”與“謀長遠”的文章。
劉庭珍是余鵬包保的貧困戶,沒有固定生活來源。了解到劉庭珍會自己搟面條,余鵬就竭力勸說她自己當老板,在家搟面條賣?!斑@能行嗎?”余鵬上網查閱資料、翻閱書籍,研究如何才能制作優(yōu)質面條,怎樣才能在市場上獲得大眾的青睞。反復鉆研后,他發(fā)現,用土堿面制作面條,成本雖高但口感更佳,回頭客也會多。
在余鵬的建議下,劉庭珍走上了制作面條的新發(fā)展之路。傳統(tǒng)工藝、健康食品,讓劉家從此有了一筆不錯的收益。,實現了“真脫貧?!贝送猓帙i還引導和幫助15戶貧困群眾外出務工,幫助群眾“就業(yè)一人,脫貧一家”。
進入十四五開局之年,要鞏固好社區(qū)脫貧攻堅的成果,接續(xù)鄉(xiāng)村振興大計,余鵬認為還得在社區(qū)的產業(yè)項目上下“硬功夫”。連日來,他多方協調相關部門,跑項目、找資金,群眾致富底氣更足了,他也贏得了群眾的一致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