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讓群眾理解政策、相信政策,打通政策到基層、見實效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要干部們講究方法,在用巧勁的同時也要舍得下笨功夫
下山的時候,西藏昌都市左貢縣美玉鄉(xiāng)扶貧專干永登感覺“腳下一涼”,原來是鞋開膠了。這些天,她走了幾十公里山路,穿過大山和草原,走村入戶,為鄉(xiāng)親們宣講政策。
達瓦澤宗家是美玉鄉(xiāng)烏碧村最窮的一戶,可無論永登把新家的生活描述得多美好,達瓦澤宗只是扯著衣服,哭著拒絕搬遷的建議。對達瓦澤宗來說,這是世居多年的家,再不濟,總有糊口的生計。走出大山之后,如果不適應工作怎么辦?沒了牛羊,還怎么再回到草原?
這不是永登第一次碰釘子。在美玉鄉(xiāng)的許多村莊,人們的腦海里都對扶貧和搬遷有著大大的問號——新的地方,新的生活,茫茫多的未知就像高原上變幻莫測的天氣。如何讓村民敢于走出大山奔向新生活,考驗著每一位基層干部的智慧。
最開始,永登通過開大會的形式來宣講政策??擅看螞]說多久,村民們就聽不下去了。
后來,永登逐漸明白,站在臺上、坐在辦公室,自己和群眾就永遠隔著一段距離。政策落實好不好,不在于臺上說了多少,更在于自己的腳底板下走了多遠。只有走進老鄉(xiāng)家里,和他們坐在一起,才能真正了解群眾所思所想,解開大家心里的疙瘩,讓好政策落地生根。
于是,在草原上,在大山里,永登不斷奔走著、勸說著……終于有幾位貧困戶同意搬遷。次仁旦巴就是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美玉人。兩年后,他不但走出了草原,還走出了昌都,前往拉薩打工。
如今,次仁旦巴在工地上一天能掙200塊錢,有時候永登會拉著鄉(xiāng)親去看看他的新生活。次仁旦巴家裝飾一新的房子,觸動了更多美玉人。當永登再來宣講和做群眾工作時,老鄉(xiāng)們對她越來越認可,工作開展也越來越順利。在左鄰右舍的帶動下,達瓦澤宗已經(jīng)離開草原,搬到了公路旁邊的新定居點,還在產(chǎn)業(yè)園當起了工人。
群眾觀念的轉變,不光得益于國家的好政策,也和永登們的努力分不開。如何讓群眾理解政策、相信政策,打通政策到基層、見實效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要干部們講究方法,在用巧勁的同時也要舍得下笨功夫。這種方法看似耗時費力,但磨刀不誤砍柴工,笨功夫往往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