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,深圳市就開始有計劃地扶持河源市部分縣的發(fā)展。如今,無論是河源繁華的市區(qū),還是偏僻貧困的鄉(xiāng)村角落,處處都能見到鮮明的深圳元素,名字中含有“深圳”的醫(yī)院、學校、道路、橋梁數(shù)不勝數(shù)。這些成果的背后有著這樣的一群人,他們來自深圳,長期駐扎在河源的貧困村,有的因地制宜“靠山吃山”,有的創(chuàng)新機制開拓產(chǎn)業(yè)。他們也許本來各自有著不一樣的人生道路,卻因為扶貧有了相似的人生軌跡。
本片真實記錄了幾位深圳駐河源扶貧隊長的心聲。在這條風雨兼程的扶貧路上,他們用自己的辛勞和智慧,譜寫出一首扶貧贊歌。
如果你問這些扶貧隊長“為什么而來?”他們會告訴你,是因為他們知道有很多貧困戶在翹首以盼著他們的到來。當這些扶貧隊長第一次緊握貧困戶的雙手時,他們能感覺到彼此的手都在顫抖。
他們知道貧有百樣,困有千種。沒有一個貧困戶不向往著美好的生活,也正是這份向往在貧困戶的心間凝聚成了一股清泉,匯聚著不斷向上的力量。
他們知道村里那條彎彎的小河雖已流淌了百年,卻再也無法隔絕村莊內(nèi)外,無法割斷貧困戶們脫貧致富的夢想。
他們知道生老病痛終日讓貧困戶擔驚受怕,而唯有辦好健康保障,才能讓他們心安。
他們理解農(nóng)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勞,但更能理解勤勞是他們永遠不變的本色。
他們知道山里的土特產(chǎn)對于農(nóng)民們來說是個寶,但唯有讓山貨走出去才能更好地體現(xiàn)它們的價值。
他們還知道思路決定出路,而互聯(lián)網(wǎng)能把貧困戶的夢想托付。
他們知道孩子是中國的未來,再窮也不能窮教育,再苦也不能苦孩子。扶貧必得先扶智,唯有如此,才能阻斷貧困代際傳遞。
他們深知輸血只能解燃眉之急,而造血才能立足長遠。
他們知道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,脫貧之路布滿荊棘,但他們?nèi)栽敢煌白摺?/p>
瞧,在這些扶貧隊長們的共同努力下,一幅宜居、生態(tài)的社會主義新農(nóng)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……讓我們掃描二維碼,一起走進這個可敬的群體,跟隨著他們的足跡,聆聽他們的扶貧故事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