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世紀80年代初,我的孩提時光在鄉(xiāng)下度過。
村里的房屋大部分是石結構平房,家家戶戶用的是磚土灶。廚房里,一個灶臺往往占據(jù)較大的空間,灶膛里燒的是農(nóng)作物的秸稈、枯樹枝、雜草等,房前屋后堆滿了柴火。
每到做飯時,灶膛內(nèi)的煙灰常順著灶口飄出來,不一會兒,廚房就籠罩在煙霧中,嗆得人不??人?。因長年煙塵繚繞,墻壁也被熏得一片黑。
我上小學后,住房由石結構平房變成磚石結構樓房,做飯告別了燒柴,改為燒蜂窩煤。與樓里的大多數(shù)住戶一樣,家里每季度會請三輪車師傅拉回一車蜂窩煤,壘放在儲藏間里。
后來,為了省錢,父母與樓里的住戶常利用周末,在晴朗的天氣里,在樓下的空地上,利用模具制作蜂窩煤。父母下班回來,或是我放學回家,都會用塑料袋裝上兩個蜂窩煤提上樓。雖然燒蜂窩煤比之前燒柴方便,但制作起來卻也十分辛苦,而且燃燒時散發(fā)出的氣味比較難聞。
到了上世紀90年代中期,我上了中學,罐裝液化氣進入百姓廚房,家里的蜂窩煤隨之被淘汰。配上好看的臺式爐具,輕輕扭動開關,藍色火苗就從爐具的小孔里呼呼躍出,用起來不但方便,還不用擔心煙熏。那時,最怕飯煮到一半,氣罐卻空了。父親只好扛上氣罐下六樓,騎著摩托車到加氣點換一瓶氣罐,再一口氣扛上樓,每次都忙出一頭汗。
如今,我們住進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,小區(qū)里鋪設了天然氣管網(wǎng),用上了嵌入式燃氣灶,不僅節(jié)省空間、清潔美觀,還經(jīng)濟實惠、安全方便。供氣企業(yè)工作人員會定期上門檢查管道、儀表、閥門等設施,讓我們用氣更安心。最近,一名工作人員上門檢查時,談起他們村如今做飯的情景,“我們村也用上了天然氣,現(xiàn)在村里的生活也跟城里一樣啦!”
從柴火燒飯菜、燃煤生爐火、扛罐爬樓梯到管氣進廚房,小小爐灶的變遷映照出生活的巨大改善。我們感受著實實在在的幸福感、獲得感、安全感,盡情享受美好的小康生活。(作者為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(qū)居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