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共中央組織部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(lián)合錄制《榜樣7》,通過典型事跡展示、現(xiàn)場訪談、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,生動展現(xiàn)中國共產(chǎn)黨人堅定信念、踐行宗旨、拼搏奉獻、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(zhì)和精神風范,彰顯基層黨組織戰(zhàn)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讓我們見“榜”思齊,學“樣”提能,高舉思想之旗、筑牢精神之魂、凝聚奮進之力。
學榜樣張玉滾的樣子——守初心,更要恒而久;守使命,更要擔起責任。初心易得,始終難守。卻有這么一個人,扎根深山22年,一根扁擔承載起孩子的夢想,這個人就是80后“扁擔校長”張玉滾。老校長的三次上門和孩子們對知識渴望的眼睛,激起了他放棄走出大山,留下教書育人的初心,從此一根窄窄扁擔,一頭挑出孩子和山鄉(xiāng)的未來,一頭挑起自己的責任擔當,他成為了十八彎路上空中的一輪明月,照亮孩子前進的道路。不忘初心,方得始終。黨員干部要時刻牢記“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”,初心如磐,使命不怠,以不變的初心與人民同心,想人民之所想,懷人民之所憂,念人民之所囑,行人民之所托,用行動踐行著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,縮短與群眾的“地緣距離”,拉近干群的“心理距離”,讓人民露出笑臉、鼓足腰包,住上好房子、過上好日子,成為守護人民幸福安康的“一輪明月”。
學榜樣艾愛國的樣子——志于學,更要善于學;勤于鉆,更要做到極致。善學者盡其理,善行者究其難。艾愛國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,也不是偶然幸運的成功,是干就干好,干則必成,實干、苦干、鉆研干等價換來的,他手持一把焊槍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,卻讓我們體會到“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”的大國工匠精神,看到了“拼命三郎”的拼學習、拼鉆研、拼創(chuàng)新;知道了“大師傅”的樂業(yè)、勤業(yè)、精業(yè)。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“學”是“思”的基礎(chǔ),“思”是“行”的階梯,艾愛國多次參與我國重大項目焊接技術(shù)攻關(guān),攻克數(shù)百個焊接技術(shù)難關(guān),靠的是干到老學到老鉆到老的恒心,對于我們黨員干部來說,要勤學善思,不坐吃老本;一絲不茍,不要無所謂;攻堅克難,不打退堂鼓,用“嚴謹細致”的態(tài)度換取日常工作的“高質(zhì)高效”,用“精益求精”的追求實現(xiàn)本職工作的“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”,用“學、研、精、細、實”去傳承“工匠精神”。
學榜樣路生梅的樣子——吃得苦,更要扎實根;吃得累,更要無私奉獻。從北京到小縣城,從韶華到白頭,從退而不休到義診15萬人次,從踐行一個諾言到堅守50年,這就是“窯洞醫(yī)生”路生梅,她常說:“自己是一只拴著線的風箏,無論走到哪,只要病人一拉線,就會回到他們身邊?!彼拖瘛按盒Q”“蠟燭”,用自己的醫(yī)術(shù)默默奉獻,守護著百姓的健康。玉不琢不成器,人不磨不成長。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,坦途造就不了英雄,我們要對標路醫(yī)生,知艱苦而不畏苦、遇困難而不氣餒、挑重擔而不繞行,黨和國家讓我們做什么,我們就做什么;人民哪里需要我們,我們就到哪里去,無論在何地,都要塌下心、扎下根,勇于在最重、最難、最累的一線工作上歷練自我,要主動撲下身子、邁開腳步,深入基層、融入群眾、服務群眾,在一線傳承和發(fā)揚“零落成泥碾作塵”的奉獻精神。(邯鄲市曲周縣委組織部供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