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曠幫村民收紅薯。
2020年底,作為一名定向選調(diào)生,我來到廣西陽朔縣最偏遠(yuǎn)的村之一——葡萄鎮(zhèn)陵陂村,擔(dān)任村黨支部書記助理。到村以來,我經(jīng)歷了三次挑戰(zhàn)。
陽朔多雨,尤其夏天,傾盆大雨時常不期而遇,駐村的生活沒有紙傘雨巷的浪漫,多的是大水漫灌的險情。
由于陵陂村地勢低洼,防汛形勢更加嚴(yán)峻。從3月起,我便和村干部們一道,啟動了對水庫、溝渠、排洪管道的排查,杜絕安全隱患;詳細(xì)制定人員疏散方案,安排臨時集合地點和人員疏散落腳點,同時積極落實水泵、沙土、草袋等應(yīng)急物資。汛期到來時,我與村干部一人一雙雨鞋、一把雨傘、一部擴聲器,每天查看水庫水位,緊盯水位線,時刻關(guān)注天氣以及水情報告。
雨澇晴旱是陵陂村明顯的特征,每年7月,干旱成了村民的煩心事。盡管有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,但因早年建的6座電灌站年久失修,均無法使用。村里將電灌站修復(fù)列為民辦實事項目,在供電所的幫助下更換了線路,有的已能正常使用。
在村期間,我注意到七隊有一條生產(chǎn)路路面破損,雨季更是泥濘不堪、無法通行,在與其他村干部商量后,我利用到市里參加培訓(xùn)的機會,向后盾單位桂林市自然資源局匯報情況,積極爭取資金。待錢到位后,我?guī)ш犌謇聿荻狻⑻钇铰访?、鋪填石渣,終于將坑洼窄小的泥路,變成了通行順暢的致富道。
防汛、抗旱、修路,三塊“硬骨頭”啃下來,我和群眾們的距離更近了。現(xiàn)在村民在路上遇見我,都會親熱地夸一句“真是能干的‘江西老表’”。
坐而論道易,起而行之難。駐村時光短暫,我給自己定下了每天的小目標(biāo),日行萬步,日入一戶,通過進家門、察實情、聽民聲,更多更好地為群眾辦實事、辦好事、辦暖心事。
有些事情,總要有人去做。當(dāng)我不再頻繁地擦去身上的泥土,任由泥土在我的鞋上、衣服上、頭發(fā)上“黃一塊、黑一塊”時,我清楚地意識到,自己正放下包袱、克服困難,扎扎實實融入到這片廣闊天地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