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北魏藍”玻璃缽、九原崗壁畫等北朝文物,南朝宋玻璃碗、青瓷蓮花尊等南朝珍寶,共同匯聚于“博物館之城”南京,講述南北朝時期民族與文化之間交流、交融的發(fā)展脈絡。9月12日上午,“博物知旅”融媒體采風團走進位于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,參觀“新的融合——南北朝歷史文化特展”,穿越時空長河,共賞南北朝歷史“熔爐”中煉就的文化“寶藏”。
南京市博物館成立于1973年,是收藏、保管、研究、展示南京歷史文化的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,2014年成為南京市博物總館的分支機構,現(xiàn)為國家一級博物館。常設龍蟠虎踞——南京城市史、玉堂佳器——館藏精品展、云裳簪影——宋明服飾展等展覽,館藏十萬余件文物,上溯遠古,下迄民國,內涵豐富,歷史、藝術和科學價值極高。2024年7月24日,“新的融合——南北朝歷史文化特展”在南京市博物館多功能展廳盛大開幕。這是南京首次舉辦的以南北朝歷史發(fā)展與文化交流互動為主題的大型展覽,展期將持續(xù)到12月15日。
“博物館熱”一直在持續(xù),為什么選擇南北朝歷史文化作為策展主題呢?此次特展的策展人、南京市博物館綜合業(yè)務部副主任朱曉雪表示,“南北朝其實為后來隋唐的繁盛,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,我們覺得這是中華文明中比較重要、但容易被忽視的歷史時期。除了來自南京市博物館自己的館藏,我們還前往北方借了很多重磅展品,總共匯集了來自河北、山西、河南、江蘇十多家文博單位的300多件套文物,讓文物去‘說話’,向觀眾展示一個真實的南北朝?!?/p>
通過實地探訪和參觀,與文物面對面“交流”,一幅幅描繪南北朝的生動歷史畫卷仿佛浮現(xiàn)在眼前:這是一個“歷史上戰(zhàn)亂頻繁、社會動蕩的時代”——北魏的“釉陶甲騎具裝俑”健壯威武,南朝的“銅弩機”制作精巧,“勇武騎士”與“黑科技”的碰撞足以令山河破碎。這是一個“文化上風流競逐、異彩紛呈的時代”——各具神韻的南朝磚畫、北朝壁畫,雙峰并秀的北碑、南帖,盡顯南北文化“各美其美”璀璨華光。這是一個“中華民族大融合、中華文明大發(fā)展的時代”——“北魏青瓷龍柄雞首壺”與“南朝青瓷龍柄雞首壺”看上去像一對“雙胞胎”,“北齊青釉獸面紋尊”與“南朝青瓷蓮花尊”組成一對CP也毫不違和,從相隔千里的“南北對峙”到不分彼此的隋唐“大一統(tǒng)”,用了整整169年。
來自各地的南北朝眾多陶俑也是本次特展的一大亮點。他們神態(tài)各異、衣著不同,體現(xiàn)了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和社會風尚。以北魏陶俑為例,早期穿著緊身窄衣,腰系革帶、腳蹬皮靴、頭戴風帽,明顯的北魏服飾風格。此后,陶俑逐漸“愛上”寬衣大袖,漢化特征明顯,可見南北衣冠服飾越發(fā)趨于接近。
被戲稱為古人“頂奢”的玻璃制品同樣惹人關注?!澳铣尾A搿本К撎尥?、幾乎毫無雜色,具有典型的薩珊玻璃制作風格;“北魏玻璃缽”色彩碧藍、光澤溫潤迷人,融合鮮卑民族自身審美特點,展現(xiàn)了中華文明“海納百川”的包容性。
整個特展的尾廳有東晉瑯琊顏氏家族墓出土的兩枚印章、南北朝瑯琊顏氏家顏之推的短片,及《顏氏家訓》《觀我生賦》節(jié)選文字的藝術化處理。通過一個家族從北到南,又從南至北的遷徙歷程,展現(xiàn)了以“儒家文化”為核心的中國文化傳統(tǒng),并沒有因分裂和戰(zhàn)亂而被摧毀,反而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兼容并蓄、接續(xù)發(fā)展。
“南京市博物館會根據年輕人的喜好,結合展覽的題材和要素,來設計不一樣的文創(chuàng)產品?!蹦暇┦胁┪镳^副館長張娟娟提到,這次特展配套的文創(chuàng)產品推出了“缺牙巴”雪糕、“南朝陶女俑”冰箱貼等新穎有趣的文創(chuàng)產品,深受年輕人的喜愛。
南京市博物館副館長邱曉勇表示,南京市博物館依托南京文化底蘊,深入發(fā)掘和闡釋南京歷史地域文化、長江文化等文化內涵。除了辦好“新的融合——南北朝歷史文化特展”等展覽,還積極做好公共文化服務,不僅將研學活動“送進”學校、社區(qū),也堅持開展“博物通古今 趣學大歷史”等主題活動。以館藏文物為線索,以歷史課本為依據,讓青少年在博物館中開展實地學習、互動游戲、PBL項目式學習,通過沉浸式與趣味性并存的方式,講述南京故事、解讀中國歷史、傳承華夏文明。
記者 徐鑫 攝影 張冬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