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,我來到甘肅省臨洮縣連兒灣鄉(xiāng)翟家梁村擔任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。
初到翟家梁,給我的第一印象是“貧窮”和“落后”,217戶969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戶85戶330人。說實話,當時壓力很大,甚至有點迷茫。
為了盡早熟悉村情戶情,我和幫扶隊員、駐村干部一道白天走訪入戶,晚上看資料、做臺賬,駐村兩個多月跑遍全村每一戶家庭。一次次走訪,一次次交流,硬是把貧困戶的情況變成心中的“一本賬”。建檔立卡戶王學文,舊院子在山腳下,出行不便。2017年危房改造時幫他將新宅建在硬化路邊上,但房子建好兩年多了,他就是不愿入住。原來他前幾年因為繳納醫(yī)保與駐村干部產(chǎn)生了一點矛盾,故意鬧別扭。找到了癥結所在,我有的放矢做工作,并協(xié)調為新房接通自來水。一個多月后,王學文一家開心地搬遷入住,搬家那天還專門邀請我去做客。老黨員翟德福,幾年前兒子車禍去世,老伴身患重病,生活困難,我們多次入戶走訪,幫助他申請了低保,疫情防控期間他還主動要求多值幾個夜班。建檔立卡戶翟德兵,經(jīng)過動員到新疆務工,兩口子一個月能掙到1.6萬元,他們通過視頻向我報喜,隔著手機屏能感覺到他們內心的喜悅。2017年脫貧戶雍孝軍,一次酒后凌晨5點多到村部找我,質問他家為何就脫貧了?我給他倒了杯熱茶,詳細解釋脫貧政策、脫貧標準和脫貧程序。第二天,他覺得我說的話有道理,又專門跑來向我道歉……
這一樁樁小事,是我駐村工作的日常。就是在這些小事中,我體會到一個道理:屁股坐不到百姓的炕頭,就很難聽到真心話。只要我們真正用心了用情了,群眾自然就愿意說真話、講想法。
翟家梁村處在偏遠山區(qū),兩百多戶群眾分住在南北兩山,中間隔著一條溝,就像隔著天塹一般。“隔溝能聊天,走到一起要大半天”“娃兒上個學,能把大人的心操碎”。聽著群眾的心聲,我暗下決心,一定要解決這個群眾關心的痛點。
但這條路不是脫貧考核硬指標。沒有項目支持、沒有資金怎么辦?我一邊向單位和縣鄉(xiāng)領導匯報,一邊找親戚朋友湊。我和村書記商定,哪怕是個人貸款,也要把這條路修通!最終我們籌集到了資金。但修路涉及到占地、拆房、挖樹……“我們要修一條‘通暢路’,而不是‘堵心路’,群眾的思想工作必須做好?!庇谑?,我們一家一戶去溝通,要說最難的一戶就是張二爺,修路要占用他家約一米寬的地埂,張二爺說,“我都這把歲數(shù)了,修了路我也走不了幾次?!苯舆B三天我上門跑了六七趟,真是嘴皮子都快磨破了,張二爺?shù)男慕Y才慢慢打開,最終同意了。
2019年9月,我們終于打通這條3.2公里的通道,徹底結束了兩邊群眾隔溝相望的日子。今年86歲、有著61年黨齡的劉德科高興地說:“做夢也沒想過大馬路能從自家門前過,轎車能開到家門口!”路通了,心近了,群眾的底氣更足了。我深切體會到,不用雙腳丈量最難走的路,不親眼看到群眾生活的艱辛,就難以帶著真情去為群眾服務。